全方位高雄皮革鞋面開發設計的專業服務:打造首屈一指的代工服務
工作鞋、安全鞋及防護鞋代工首選
在臺灣的製鞋工業中,德侑實業以其卓越的製鞋技術和嚴謹的品質監控,建立起堅實的聲譽。
我們專精於各種類型的專業鞋履製造,其中包含安全鞋、工作鞋以及防護鞋的代工。
安全鞋對於多數工作場所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在德侑實業,我們明白穿著者對於防護與舒適的雙重需求。
因此,我們不僅嚴格選擇耐用且具防護性的材質,同時也注重鞋履的設計與舒適度。
工作鞋是每日長時間工作的必需品,舒適度與耐用性是其最主要的考量。
我們的工作鞋代工服務注重每一個製程細節,從選擇材質,到設計和加工,我們都致力於提供耐用且舒適的工作鞋。
而防護鞋則需具備更高的安全標準和特殊功能,例如防滑、防電、防穿刺等。
德侑實業以專業的工藝和創新的設計,提供全方位的防護鞋代工服務,滿足各種特殊環境的需求。
德侑實業作為臺灣的製鞋工廠,我們堅持在臺灣本土進行生產,以確保品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我們的專業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並致力於追求卓越,為客戶提供最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臺灣製鞋工藝的典範 - 德侑實業的運動休閒鞋面、皮革鞋面與人造皮革鞋面代工服務
德侑實業已成功打造出專業且全面的鞋面代工服務。我們的業務包含運動休閒鞋面、皮革鞋面以及人造皮革鞋面的製造。
運動休閒鞋面是我們的重要產品之一。我們掌握了獨特的生產工藝,將創新與舒適無縫融合,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運動休閒鞋面。
不論是適應度高的跑鞋,或是時尚舒適的休閒鞋,德侑實業都能提供專業的製作技術。
對於皮革鞋面,我們了解其需要專業技術與精細工藝來處理。
我們選用優質的皮料,並利用經驗豐富的技師,透過精密的裁切和精細的縫製,確保每一雙皮革鞋面都能展現出細緻的工藝與優雅的質感。
在人造皮革鞋面的代工上,德侑實業致力於環保理念的實踐。
我們使用高品質的人造皮革,透過獨特的加工技術,製作出外觀與真皮無異且同時具有耐用性的鞋面。
無論何種材質,何種風格,德侑實業都能以專業的製程與嚴謹的品管,確保每一雙鞋面都達到客戶的最高滿意度。我們專注於提供卓越的服務與產品,將優質的臺灣製鞋工藝帶向全球。
專業鞋底製造 - 德侑實業的安全鞋底、SRC鞋底、SRA鞋底與橡膠底代工服務
德侑實業不僅在鞋面製造上展現專業,我們更在鞋底的製造上擁有深厚的經驗與技術。無論是安全鞋底、SRC級別鞋底、SRA級別鞋底或是橡膠底,我們都能提供高品質的代工服務。
在安全鞋底的製作上,我們深知每一雙安全鞋在保護著工人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使用最堅固耐用的材料,並透過專業的製程,確保每一雙產出的安全鞋底都能達到最高的防護標準。
至於SRC和SRA級別的鞋底,我們瞭解其對於防滑效果的嚴謹要求。德侑實業採用先進的材料與技術,精心設計並製作出高防滑性能的鞋底,以確保穿著者在各種環境中的安全。
對於橡膠底的製造,我們也同樣不遺餘力。我們選用高品質的橡膠材料,並採用先進的製程技術,製造出具有優良耐磨性和舒適性的橡膠鞋底。
提供專業的PU、乳膠及石墨烯安全鞋墊代工服務
我們提供各種材質的安全鞋墊代工服務,包括PU材質、乳膠材質,以及石墨烯機能鞋墊,都是我們專業的範疇。
對於PU材質的安全鞋墊,我們使用高品質的PU材料,並採取優良的製程技術,製造出既舒適又耐用的鞋墊,滿足您對於防護與舒適的雙重需求。
同樣地,我們的乳膠材質安全鞋墊也提供優質的保護與舒適。我們選用高品質的乳膠材料,並通過精細的製程,製造出既柔軟又具有良好防護性能的鞋墊。
至於我們的石墨烯機能鞋墊,更是體現了我們對於創新與技術的追求。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材料,其優異的性能使我們的鞋墊不僅提供極佳的舒適度,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導熱性,為您提供最佳的穿著體驗。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高雄乳膠材質安全鞋墊OEM在越來越注重工作環境安全的當代,高品質的工作鞋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作為一個專業的工作鞋代工公司,德侑實業提供了全面且專業的服務,涵蓋了工作鞋的各個部分。
首先,我們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安全鞋面代工服務。德侑實業使用頂級的材質,通過精湛的工藝技術,製作出既具有保護性,又兼具舒適與美觀的鞋面。臺中運動休閒鞋面加工
然後是我們的安全鞋底代工服務。鞋底是鞋的靈魂,我們了解到這一點。因此,我們選用最適合的材料,配合專業的製程,打造出既防滑,又能承受高強度工作環境的鞋底。臺北安全鞋墊工廠
最後,我們還提供專業的安全鞋電代工服務。這是一種新的技術,可以為鞋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適度。通過這種技術,我們能夠製造出一種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保護用戶安全的工作鞋。
在德侑實業,我們專注於每一個細節,追求完美的產品。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專業的技術,致力於為每一個客戶提供最高品質的產品。德侑實業,您工作鞋代工的最佳選擇。桃園石墨烯安全鞋墊ODM
Fortune favours the brave 運氣往往眷顧勇敢的人 在看過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您,一定還記得在觀影過程中,因為主人翁勇于冒險的精彩情節,而驚奇不已除了驚心動魄以外,通過唯美的3D畫質,我們更能身臨其境的體會那種因為勇敢,而后絕處逢生的刺激和在驚魂初定之時,慶幸自己在游歷恐龍世界之后,還能好好活著地幸運。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比作是一部冒險的影視作品的話,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充滿著,各色各樣驚奇的挑戰和經歷。而對于每個人當然都有著自己的活法,例如有的人會選擇一個山清水秀的鄉野農村,置幾塊地、耕幾畝田,攜妻兒老小過著平淡且與世無爭的生活,在他們想來可能更多的是生活的穩定,家人能夠健康平安則是幸福;而另一部分的人則截然不同,在他們的言行里流露出一種叫做“勇氣”的東西,就像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一樣,于是不管是在生活里還是工作中,他們都會用各種方法勇敢的去嘗試爭取。當然對于勇敢爭取的人,也不可能是順風順水的坦途,同樣會有兩種不一樣的結果,一種是人們在通過周密計劃和充分地前期準備,真正意義上促成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后,達到既定目標的結果,被人們稱之為成功。而另外一種則是盲目跟從或毫無準備,最終遭遇挫折或者失敗的結局。我想,面對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勇敢的膽識,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在字典里——勇敢,也常被視作褒義詞運用在各種古今中外的文學著作中,只是當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通過生活中親身的體驗和遭遇挫折的磨礪后,通過不斷地總結、反思過往的種種而對“勇敢”這個詞,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罷了。就如同我們的工作一樣,如果沒有勇敢的想法,就不會有突破和創新的行動,更不會有好運的眷顧了。當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不能沒有計劃性、目的性……的勇敢,而是要有根據、有計劃和目的性的做好一切準備之后,去勇敢的付諸行動。 是的,運氣往往眷顧勇敢的人,這跟我們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因為只有勇敢的去嘗試爭取了,才會有成功的機率。試想如果在連僅有的嘗試的勇氣都沒有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能夠讓好的運氣眷顧到我們自己呢?所以我們不管在生活里還是在工作中,我們一定是要具備高品質的勇敢,才能收獲運氣的時常眷顧。 >>>更多美文:心情日記/日志
以此獻給我們逝去的青春。 ____老插的回憶 黑漆漆窯洞里,只有我和老蔫。 老蔫在灶頭專心烘他的面疙瘩,火光忽閃著,把老漢滿是皺紋的臉映得黑里透紅。 說來這面疙瘩還真有些特色,用起子和面,再加些鹽,切成半寸見方,放進大鐵鍋里烙一會兒,然后待兩面不粘鍋后,再放入洗凈的干石子,小火來回翻炒,直到兩面金黃。 我在等著老蔫出鍋。 “耶?你那爛桿收音機咋不唱咧?唱起來。”老蔫一邊用手當鏟子翻面疙瘩,一邊對我說。 我把剛關掉的收音機又打開,從喇叭里又傳來階級斗爭的報道,換個臺“我家的表叔”又冒了出來。 “唉,咋就沒有迷糊哩?”老蔫有些失望,“就是這?外(‘這’在主語里讀‘外’)也能行?” 我無奈地笑笑。 老蔫喜歡唱迷糊。其實這迷糊是什么大家都說不清,迷糊不過是知青們按音記載而已。其實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迷糊應當寫作“眉戶”,是陜西眉戶縣地方戲,其影響到山陜農村。不過老蔫的迷糊不是原有的戲文,他是借來調調見啥唱啥。就在今天上午,在坡上放羊的時候,他解開褲子,一邊撒尿,一邊吼道: “小河里——淌水嘩啦啦,嘩啦啦”。 聽了他這一吼,才知道迷糊的厲害,前面嘶吼,后面聲音高昂,聲調挑起來,似有入云的感覺,又及至不可聞。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曾寫道:“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這大概是對秦聲較早的描繪,老蔫的唱法大概繼承了這一傳統。 我在想著,老蔫又吼了起來,似乎要和收音機賭氣。 “山巔巔有云——河灘下有霧, 垴垴上——明生生月光——照不到窯前,照不到窯前。” 這兩句還真有些意思,詩經里的秦風,總是用比興手法的,沒想到老蔫起唱可比上午文氣多了。我正想聽后面的,不料老蔫吼了這兩句,停了下來,抬頭看看我,咧嘴一笑,滿臉皺紋展開似乎年輕了好幾歲。 “耶?熟咧。”他對我說,撤了灶頭的柴火。 面疙瘩果然干脆,居然有些像三年困難時期的餅干。這是老蔫誠心誠意招待我的,他說俺跟別的學生娃不一樣,沒有架子。 老蔫五十多歲,在后山村專管放羊,是名符其實的羊倌。據說他是個苦人,工作組派我讓他寫憶苦思甜報告,其實是老蔫說,我來寫。于是我和老蔫打起交道。 老蔫的憶苦思甜,真是別有特色,讓他說還真難。我啟發他,“就說說你解放前給地主扛活的事吧?” “咋?扛活?” “對。村支書說,你給老席扛活,受了不少苦。老席不是地主嗎?” “外時候,就是苦,我吃不飽,老席也吃不飽,鬧日本哩!”他沉沉地嘆了口氣。“春日里,斷了糧,吃啥?就上溝溝里挑些菜(野菜)。” “那地主吃啥?”我趕緊追著問道。 “外還不一樣?”老蔫反問道。我真是愣住了。 “哪哆都一樣,沒糧食嘛!”老蔫總結道:“莫說過去吃不飽,外就是今日個,誰又吃得飽?” 憶苦思甜報告怎么落筆?我頭都大了。 說起來,我莫明其妙就當了工作組的秘書。一個多月前,縣里派來工作組,在我們知青住地——一個大村,搞“一打三反”,挑我來當秘書。說來也巧,過年的時候,我在門兩旁貼了老人家的名句“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盡進舜堯”當春聯,自然也沒有橫批。不料工作組組長,穿著自己染的黑土布做成四個兜的中山服的老楊,像新發現似地吼了起來:“誰寫的?是誰?”當村支書老王說是我寫的,他說,“外字寫的好!”,就非要見見我,于是我被他挑中做了工作組的秘書。一開始,讓我給他們抄文件,后來讓我幫他們寫報告。 于是,我跟著他們,走南往北,在各個村轉。現在轉到老蔫他們村。這個村比別的村窮,由于在山坳中,吃喝比別的村更困難。四個兜的老楊,這幾天又派我和貧下中農優秀代表老蔫,同吃同住,一定要完成憶苦思甜報告。 老蔫不管這一套,日子照常。他窯里多了我,仿佛有了說話對象。 “討媳婦了莫有?老蔫吧噠著面疙瘩,嘴里咯噔噔的,對我說道。 “沒有,我們不講早婚!” “耶?啥是早婚?” 于是我把早婚的含義告訴給他,他想了想,“球怪怪,那不把人都耽誤下?都二十了,還沒有婆娘?可憐兮兮,窯里沒人做飯洗衣裳。” “你老伴呢?”我問他。 “你那爛桿收音機,咋又不唱咧?”別看老蔫沒文化,他倒是把話題給岔開了。 老蔫把收音機要過去,粗大手指旋著旋鈕,電臺沒有調正,李勇奇的聲音變了調,“三十年,做牛馬天日不見——”。 “有迷糊就好上些哩!真是爛桿收音機!”老蔫遺憾之極。 “我這收音機,咋爛桿啦?”我問老蔫。 “不會唱迷糊,不是爛桿是什么?”老蔫專門會反問。 第二天,我到隊部,一推門,只見穿著四個兜的工作組老楊,正在笑瞇瞇地打電話。人熟了,他們打電話也從不避我。老楊示意我坐下,用肩頭把耳機夾住,這還真是個本事。 “喂,你是總——機吧?”老楊拉長了聲音,“喂,你是總——機吧?”。好像是沒聲音,他又把耳機掛上,使勁搖了幾圈電話要鈴的發電把手,于是再次,笑瞇瞇地拉長聲音,“喂,你是總——機吧?”。 對方總算有了聲音,連旁邊坐著的我,都聽見了,一個細細女聲:“你就缺吧!缺你老娘哩!”。 老楊笑道:“你難道不是總——機吧?” “有事快說,不就掛機!” 老楊要了縣里的運動辦公室電話,于是一本正經地開始匯報工作。 真是無聊,本來想向老楊討教,如何給老蔫寫憶苦思甜報告,誰知他的長篇匯報,要何時了呢?還是去找老蔫吧。 后山村在山坳里,轉來轉去都是山路。轉到一片土坡上,果然看見了老蔫。 不到二十只羊,瘦瘦的,春天里,草還沒有完全長起來,羊惡狠狠地,在使勁啃坡上的草根。老蔫穿著黑土布露花的破棉襖,快近中午了,陽光有些熱,他敞著懷,露出幾道排骨。 見我來了,有些高興,于是站在坡上,又吼了起來: “七溝八梁九十九道彎, 前山里有霧后山里轉。 山垴垴看不見白楊樹, 山坷旯走上了俺的花衣衫。 遠遠地望來看也看不見, 七溝八梁九十九道彎,九十九道彎。” 那聲音仿佛發自肺腑,嘶啞,有力,帶著沉重而又抑揚的氣息,尤其是“九十九道彎”,自然是挑起高調,似乎在另外說著什么。 我知道,我是他惟一的聽眾,沒有人聽,自然唱起來沒有意思。唱了幾句他停了下來。“比你那爛桿收音機咋樣?”他希望我夸他。 我知道這個馬屁還是要拍的,于是大大夸了一通,老蔫笑了。一瞬間,他似乎年輕了。也許老蔫年輕的時候,還是個漂亮小伙呢。 回到村里,工作組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老楊面色嚴肅,宣告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副統帥在外蒙摔死了。老楊說,縣里根據中央精神,一打三反暫告一個段落,運動轉向批判修正主義又一代表,并要向群眾作好宣傳工作。老楊最后跟我說,你也要擔些膽子,老蔫的憶苦思甜后面要加上“林彪反黨集團,妄圖推翻社會主義,讓我們貧下中農,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們貧下中農堅決不答應”。授意完報告的精神,他又拿起電話,找他的“總——機吧”聊天去了。 回到窯里,老蔫正在燒飯,嘴里哼道: “五月西灘麥子黃,七月東灘谷出苗, 集上花布扯幾尺,夜半送上山垴垴。 七溝八梁九十九道彎, 垴垴上明生生月光照不到窯前,照不到窯前。” “誰扯花布?”我跟老蔫開玩笑。 “回來咧”,老蔫打岔道,“今日個吃些(食其),托你的福,你們來了,村里給鬧上些白面。” 我明白,這是村里給居住在各家的工作組人員撥的,若是老蔫那點細糧,還不知能吃幾天呢? “外幾日,天天過年呀,你小子有福氣。”老蔫感慨地說。 這里叫(食其)的東西,就是我們說的面條。老蔫還真有兩下子,面切得細細的。菜碼是腌胡羅卜絲。油是沒有的,大碗里有鹽沫和腌辣椒。 老蔫吃得很香,很香,呼呼地吞面條聲不亞于一個小伙子。 吃完了飯,還得憶苦思甜,不然怎么交差呢? “老蔫,你就沒受過地主的氣?” “你下力干活,他憑啥氣你?”和老蔫談話,真是費勁,他總是反過來問你。 “割麥的時候,你沒有挨過打?”我聽他們村支書老趙說過,于是盯著他問。 “球?誰說?胡咧咧哩?”老蔫有些不高興了。我換了個話題,“國家出大事了,林彪叛黨了!” “誰是林彪?他不打日本嗎?不打國民黨嗎?”老蔫問我。 我明白了,在老蔫心里,黨是打日本的,打國民黨的,不打日本,不打國民黨就是叛黨。難道這幾十年在他心里就沒有裝進來什么新事務嗎? “你那爛桿收音機,開開,唱唱嗎!”老蔫又把話題扯開。于是他從我枕頭邊,拿起收音機,開開,用眼看看我,我覺得那眼光有些狡黠。 別看老蔫,學東西挺快,不知道什么時候,竟然學會了開收音機。收音機在他手里,好像小孩子玩具,他把臺調來調去,一會威虎山,一會紅燈記,一會沙家浜,反正新聞他不聽。 我沒辦法,只好在筆記本上,用心去編織一個長工受苦受難的報告。需要研究一下報紙,縣里轉發的文件,總得交差不是? 四個兜的老楊還真有辦法,通知全體工作組成員,中午在村小學食堂改善伙食。同時也給教員改善一下。還沒到中午,工作組的五個人,就集中到小學食堂,臉上蕩漾著少見的光彩。原來老楊搞到了豬肉,讓小學做飯的老漢,紅燒了一大鍋。香氣飄散在院子里,引來一群孩子,在外面用小鼻子使勁吸著紅燒肉的香氣。 奇怪的是紅燒肉沒有肉皮,我問做飯的老漢,他滿有道理地對我說: “你們是貴人,咋能讓你們吃肉皮,外不好吃,我拿家里,給娃們煮煮,見點油性。” 真是高論,貴人不吃肉皮。 工作組的同事,每個人分了一大花碗沒皮的紅燒肉,垛得高高的,冒出來像小山。做飯老漢的手藝不太好,肉燉得不爛,咬起來還咯吱咯吱的。但每個人吃得都很香,我也一樣。正吃著,我想起了老蔫。于是端著碗往外走。 滿街的人都蹲在自家門前在吃飯,七嘴八舌聊著,不知說的都是什么。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端著一個大花碗,從街頭走過來,小腦門上冒著汗珠,一邊走,一邊吃。我瞟見他碗里是稀稀的能夠見底的小米湯,湯里漂著幾根面條,幾塊沉到底的白薯塊。他小肚子鼓鼓的,像衣服里塞進去一只球。滿街的人,大家蹲在門前,眼睛盯著花碗,喝得是那么香甜。一律清一色的小米湯,加幾根面條,幾塊白薯塊。這正是開春,滿山可見的是黃土坡,菜也沒得尋,人們只好喝湯。 沿著石子路,轉到村子靠山的邊上,遠遠地能夠聞到羊騷氣,就是老蔫的家了。兩孔窯,一孔住人,一孔住羊。門沒有鎖,老蔫也從不鎖門。窯里除了土炕,就是水缸和灶頭。糧食口袋就堆在炕腳陪伴著他。我來了,和他擠在一處,反正回去后。這身里里外外都得燙,要命的虱子,已經開始鬧心了。 反正下午是編報告,我把肉碗放在鍋臺上,苦思冥想怎么寫。突然想起了這個村的支書老趙。 天還沒黑,老蔫就回來了。遠遠地就聽見了羊咩咩的叫聲。老蔫嘴里吆喝著,打開羊圈柵欄,把羊轟了進去。看見我,又是“回來咧!”三個字的招呼語。這天,我想親自做飯,總不好老是吃現成的。我正在找東西,想做什么。老蔫進來了,見我說道: “外些個哪能要你做?” 突然他看見灶臺上的肉碗,愣住了。好一會才說,“上頭發給你的?” “是啊”,我答應著,“晚上咱倆一塊吃。” “我還有份?” “外當然嘍!”我學著他們的語調說。老蔫笑了,笑的很開心。半天才說,“我看你小子是共產黨。” 嚇了我一跳,團員活動剛開始恢復,我離黨員還差得遠了。要是別人聽見,說我冒充黨員,那還得了! 我趕快解釋,我不是,剛入團就文革了,現在才恢復組織活動。不管老蔫聽沒聽明白,話我是要說到的。 老蔫并不理睬我說什么,打開收音機,窯洞里又響起“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說實話,才旦卓瑪的聲音,還真有些余音裊裊的味道。 老蔫在緊張地忙碌著,烙起發面餅來。肉熱了,鍋里有一張大餅,像過年包餃子的小蓋簾。全村都在喝湯,隊上給他撥了多少糧食,看來走的時候,無論如何,得給他留下點錢。 吃的時候,老蔫并好意思下筷子,這是這幾天少有的拘謹。我只好把肉分成兩份,勻開吃。 “咦!肉爛了,燉大些了。”他感嘆道,“外燉大了,不出息。” 我明白了,中午我還嫌做飯老漢肉燒得不透,原來在老蔫眼里,已經是燉爛了。爛了,就意味著肉少了。 吃過飯,我告訴老蔫去開會,提著馬燈出了門。打聽半天,找到支書老趙家。老趙沒住窯,住在村中心,統共二十戶人家,一百多口,有一多半住窯洞,一小半住土坯房。顯然老趙比老蔫的境遇要好。 老趙把我迎進屋,他婆娘就跟上倒水,像是招待慣了客人。我說明來意,請老趙說說老蔫的往事。老趙拿過八仙桌上的煙笸籮,卷了一根,示意我也來一根。我忽然明白,趕快從兜里掏出“白蘭”,抽出一根遞給他,自己也摸一根。那婆娘順手劃著火柴,給我們把煙點上。 聽了半天,終于明白點頭緒。原來老蔫父母早亡,家里啥也沒有,就到席家扛活。席家的妹子不知道咋就跟老蔫好起來,那時候鬧日本,他們在一堆藏著,結果那閨女就有了。老席,就是地主,急了,把老蔫打了一頓。后來急吼吼把他妹子嫁給一個做小買賣的,早就沒了音訊。 “唉,你就看著寫吧。”老趙對我說。 “老蔫,后來咋沒娶親?”我問。 “出了這事情,丟人,誰跟?你知道不?外叫搞腐敗!” 我愣住了,外也叫搞腐敗? “咋叫他憶苦思甜?”我不明白。 “他最窮,不寫他寫誰?”老趙反問道。 “誰給他起的名字?老蔫?”我不明白。 “球,有這事,能夠不蔫?”老趙笑道。 那婆娘白了老趙一眼,“看你,和娃說啥哩?” 告辭老趙,我心里沉甸甸的。老蔫,怎么寫啊? 還沒進窯洞,遠遠地就聽見老蔫沙啞、高亢的聲音: “山巔巔有云——河灘下有霧, 垴垴上——明生生月光——照不到窯前,照不到窯前。 妹子你走哪——哆? 前山里有霧,尋不見!尋不——見! 九十九道彎——啊——彎, 誰知——誰知——啊——到了山外邊——吶。 五月麥子黃了,七月谷出苗, 東灘西灘,看不見——河水邊——吶——你洗衣衫——衫。 好深情的調調,高低起伏,似乎從胸中流淌出來,那沙啞,那渾厚、那急促、那高亢,把我聽呆了。 這才是真實的老蔫! 忽然聲音停了,收音機又打開了,“我們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聲音一轉, “我家的表叔數也數不清——”。 我推門進去。 “咦?回來咧?” 我答應著。兩天后,我終于完成四個兜老楊交給的任務。找報紙就是學習最好方法。老楊挺高興。 “行,我就說北京的娃行,有文化。憶苦思甜和批林彪結合得好之咧!” 工作組離開后山村的最后一個晚上,我給老蔫塞了兩塊錢,把小收音機留給了他,我知道,他寂寞,需要聲音。 走到村外的時候,我們一行人看見他正在坡上放羊,我朝他揮揮手,于是那高亢的聲音,從坡上傳來: “七溝八梁九十九道彎, 山垴垴望——啊——望得遠——。” 老蔫,大號叫王志文。 >>>更多美文:心情故事
一、爬車 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家鄉的村鎮,機動車非常少,連手撫拖拉機都非常稀罕。唯一的一臺農機站的方向盤六輪拖拉機,不是去耕地,就是卸了拖斗光著屁股“噠噠噠”的,在那坑坑洼洼的公路上跑。開拖拉機的是一位四十來歲的大叔,他最愛穿一件米白襯衣,并把襯衣整齊的扎進褲子的皮帶里。他時常笑瞇瞇的,見到熟人就點點頭,然后,用手夸張的揉一揉他的紅鼻頭。我們小伙伴們私下里都叫他紅鼻子大叔。 每次碰到紅鼻子大叔開著拖拉機,神氣的從我們的身邊揚長而過,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會迎著灰塵,站在公路邊望著絕塵而去的拖拉機很久很久……心想,我要是長大了能有這樣的一臺拖拉機開在馬路上,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所以,只要是碰到紅鼻子大叔帶著拖斗在馬路上跑,不管他有沒有拉貨在車斗里,都會有大伙伴或者小伙伴追著車屁股跑,等紅鼻子大叔一換檔時,車子會稍微慢一下,于是,雙手就可以抓住車斗后面的門板,然后,雙腳一躍蹬在車斗的落腳點,整個身子懸吊在車斗屁股上,跟隨著車前進的動力,搭乘一段又刺激又危險的免費車。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著想,紅鼻子大叔通常會停下車來罵罵咧咧地驅趕一翻。 每次我都只能跟著小伙伴們白白的奔跑一翻,卻不敢做出爬車的動作。每當望著其他的小伙伴吊掛在車斗后面,得意洋洋的絕塵而去,我心里都會暗暗的問自己,唉,我怎么這么呆這么笨嘛?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膽大的伙伴們不懈慫恿下,我這個又呆又笨的家伙學會了爬車。但是還沒爬過幾回車,由于爬車的小孩太多,為了安全起見,紅鼻子大叔不知從哪里找來了白石灰和笤帚,在車斗左右兩邊的門板了寫著白白的幾個大字:不要爬車。那個年代的標語是非常管用的,他那么一寫就真的很少有小孩爬車了。最想不通的是我呢。才剛學會爬車沒多久就這樣“失業了”。 因為太久沒有爬車了,心里甚是想念。有一次放中午學了,我們幾個家伙不好好午睡,相約出去農機站附近,看能否碰到紅鼻子大叔的拖拉機。果然,我們的運氣不錯,但只有車斗停在農機站外面,車頭可能是紅鼻子大叔開去耕地了。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向車斗,好一翻爬上爬下的玩耍!可當我看到車斗左右兩邊門板上的“不要爬車”的標語,心里就很不爽。我越看那幾個字心里越不是滋味,于是,跑到馬路邊的水坑里,操起一泡稀泥巴,對準車斗上那“不要爬車”的不字就是一翻涂抹。哈哈……,不要爬車的標語因為那不字被我用稀泥巴抹得毛都沒剩,一下子成了“要爬車”的標語了。小伙伴們一看都樂開花了。當然,另外一邊的標語就不用我動手了,同樣也被涂抹成了“要爬車”。 正當我們幾個家伙沉浸在自己的“杰作”的喜悅里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了:喂,你們幾個不好好午睡,跑這里瘋什么瘋?還不快回學校準備上課?我的媽呀,我們手上的泥巴還沒來得及洗干凈,怎么就碰到我們的班主任彭老師呀!我趕緊把泥手揣進褲兜,吱吱唔唔準備往學校跑,但彭老師好像查覺到了異樣,她大聲喝住我道:x魚,你過來,過來……彭老師一把揪出我的手道:你怎么滿手泥巴不洗干凈就往褲兜里放?我緊張得臉紅一陣白一陣,不敢吭聲。彭老師再把另外兩個家伙的手揪出來看:噫,怎么你們的手也有泥吧?我們都不敢吱聲。彭老師好奇的圍繞我們看來看去,突然抬頭把目光掃向那拖機車斗,當她看到“要爬車”的標語后,一下子全明白了…… 二、爬黃桷樹,摘黃桷子 在故鄉的農歷五月初,黃桷樹的果子開始成熟了,遠遠就能聞到這種小野果成熟的芳香。鳥兒們最愛吃這種小果,小伙伴們也極愛吃這種小果,甚至是年輕人也愛爬樹上去采摘這種果子。黃桷樹跟榕樹很像,結的果子也像,但比榕樹高大粗壯多了;一般長大后樹冠高達二十米以上;樹冠直經達六十至一百米;樹身直徑五至十米;且枝繁葉茂;是乘涼、午休、采野果子的好去處。 小伙伴們幾乎都能爬上去采摘小果子,就我膽小怕事,每次都是在樹底下眼巴巴的望著大伙伴們采摘到黃桷子,一棵或幾棵的往嘴里送。爬黃桷樹可不像爬車那么好學了,那么高的樹不小心摔下來非死即殘。何況我本來就恐高,最多只能硬著頭皮連爬帶蹭的抱著大樹叉,連腰都不敢直起來,就開始冒冷汗,不敢再往前半步。小伙伴們見我如此狼狽不堪,再也沒人敢慫恿我爬黃桷樹了。但奇怪的是我大哥二哥都會爬樹,特別是我二哥,只要是可以承受體重的樹,不管多高他都能像猴子一樣,肚不貼樹的上下自如。每次二哥要去采摘黃桷子的時候,我都會歡天喜地的跟在他屁股后面,因為,二哥往往會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后連枝帶葉的折斷熟得最多的黃桷樹枝丟到地上給我吃。 有一次,我再次鼓起勇氣要二哥教我爬黃桷樹,二哥直搖頭:你還是別學吧。但我很堅持,這次一定要學個名堂出來。于是,二哥就指著黃桷樹上面離地約十五米的那個大樹叉道:好吧,再教你一次,你先自己爬上那個樹叉,我再教你后面怎么爬。爬就爬!我這次卯足了勁,一副不爬到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開始攀爬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但爬到離地約十米時就手腳不怎么聽使喚了。二哥拍著手鼓勵我加油,可我的手腳還是不由自主的打起顫來。二哥說:加油,別往下看,一直往上爬。可此時的我已筋疲力盡,再加上恐高的心理,別說往上爬,連爬下去也很困難了。就這樣上不了下不去的抱著樹桿,大汗淋漓的叫喊:二哥,快放我下去!二哥三五下爬到我跟前,用他的肩膀墊著我的腳,一下一幫助我往回爬……從那以后,我徹底放棄了爬黃桷樹的念頭,直到后來我弟都學會了爬黃桷樹,摘黃桷果子,而我,這輩子也沒學會爬上黃桷樹。 三、抓黃鱔 小時候,故鄉的稻田里很多黃鱔(也叫鱔魚)和泥鰍,父母們在做農時,有時會捉幾條回來給小孩子們玩耍。若是有肥大一點的鱔魚,玩夠了就直接放在燒飯的灶膛里燒烤來吃。火燒的黃鱔也是有些講究的,不能燒烤得太久,也不能燒烤得差火候,燒太久了,黃鱔的皮肉就焦糊了,吃起來口感很差且略帶苦味。燒烤的火候不夠時,黃鱔的肉絲水份未干,吃起來不但無香味兒,還略帶腥膻。還有就是不能在明火中燒烤,而是要把鱔魚先丟進燃燒的大火中,讓它在掙扎中把身子完全蜷縮起來后,再埋進火灰里烤兩三分鐘再掏出灶外來,涼一會兒,用手拍拍火灰就開吃。 一般我們農村的孩子從5至6歲開始便學會自己捉黃鱔。那時的黃鱔又肥又大,但肥大的黃鱔會咬人的,不過咬到一口也不會很疼,只是氣勢嚇人而矣。鱔魚喜歡把洞打在水田邊或者田埂上,一般有兩三個洞,洞與洞之間相通相連,洞口之間相隔0。5米至1米左右。捉鱔魚的時候只要看到洞口就可擼起袖子,申出食指順著洞口直接往里面捅,只要發現有渾水從另外的洞口往外冒,那么里面一般都會有一條鱔魚,它會順著水流先尾后頭的,隨著手指的深入從泥洞里滑出來逃走。 黃鱔是又滑又奸的,加上生活在水田里,要捉拿它們,看起來容易,實則很容易失手。越肥大的黃鱔越難得手,特別是當黃鱔露出半個身子時最容易判斷錯誤,如果動作慢一點,當黃鱔露出三分之二的身體時,它就會由慢慢退出身子變成猛的轉身逃跑。但如果你出手太早了,驚動了它,它就把已經退出來的身子重新鉆回到稀泥里,之后無論你怎么捅,黃蟮就是不肯出來了。 捉黃鱔要“準、快、狠”。當黃鱔的身子慢慢往外滑出時,一定要判斷準,大概露出三分之二的身體時,下手要快;要蜷縮起手指,伸出中指和食指,利用兩指之間的縫隙,擒住黃鱔的從尾到頭的三分之處;要狠狠地用力卡住黃蟮,如果不狠狠用力,讓黃鱔的身體前后滑動,那么黃鱔通常會逃脫了。若是特別肥大的黃蟮,僅一只手是捉不住的,得趕緊騰出另一只手備用,當這一只手卡不住它時,得趕緊換另一只手卡,并且要以飛快的速度,趕緊把黃蟮丟到沒水的干田干地里,這樣讓黃鱔離開水田,它就失去了逃跑的優勢。如果遇到會咬人的黃蟮,往往用這招也管用。 記得我們在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上轉來一位插班生,據說他是從重慶市上轉來鄉下讀書的。叫什么名字現在記不清了,只知到他是高老師的親戚,姓劉。劉同學剛來班上那會兒,同學們都愛去逗他,因為,他說話有一股濃重的重慶城市口音,我們那時管那種口音叫嗲聲嗲氣。其實,那時我有點討厭劉同學,其一是他不把我們鄉下的孩子放在眼里;其二是他的穿著給我們感覺有點另類和造作。其三是他那細皮嫩肉白里透紅的皮膚有點嬌里嬌氣。 城市來的孩子對鄉下的事物都覺得稀奇。記得那一年的秋天,我們和劉同學相約去捉黃鱔,他單單只聽到我們描述一下捉黃鱔的情形就高興得蹦蹦跳跳,一定要去捉幾條黃鱔玩玩。 很快,我們就到了已割稻子的田間,不一會兒就尋到一個黃鱔洞。我是小伙伴們公認的捉黃鱔的高手,教劉同學捉黃鱔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我肩上。我一絲不茍的邊講解捉黃鱔的訣竅,邊示范邊說:當黃鱔的尾巴開始往外退出時別驚動它,要等到它露出約三分之二的身體時再下手捉它……我的話還沒說完,那黃鱔已經跑出洞口了,說時遲那時快,劉同學見黃蟮開始逃跑,對準黃鱔猛的一個青蛙跳的姿勢想捉住黃鱔。他這讓人大跌眼鏡的捉黃鱔的姿勢,讓我和小伙伴們驚呆了!還沒等他的手碰到黃鱔,黃鱔就在水田里逃之夭夭了。他那奇葩的動作不但摔得他渾身是泥水,還濺到我們幾個身上都有泥水。等我們幾個回過神來見劉同學渾身是泥的躺在水田里,那狼狽不堪的一臉泥水,逗得我們幾個小伙伴捧腹大笑!從那以后,我們不再叫劉同學的名字了,而是不約而同的叫他哈寶兒(那時的重慶話意思與二百五相近,只不過二百五是罵大人的用語)。大概,這也是我沒能記住劉同學名字的原因。 四、走渡水橋 小時候,要能走過我家鄉的石壩溝那座渡水橋,那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膽量! 在我們鎮子,有一股從挑花洞流出來的“龍水”(形容那水神奇,終年不斷流,且水冬暖夏涼),這股山泉水流經方圓上百公里,名曰桃花大堰。桃花大堰在離我們鎮中心約五百多米的地方,有一段連接兩山丘的渡水橋名叫石壩溝大橋,專供流渡挑花大堰龍水專用。撟面長約350米,溝渠寬約2。5米,橋面至撟底平面深約1。5米。整座橋全由石頭砌筑,橋面離地面最高的地方有約80米,最低的地方離地面也有3米左右。每年的夏天,這條溝渠從中午到晚上都熱鬧非凡,中午一般是熊孩子們去洗澡嬉水,晚上則是男女老少都有去光顧。 那時候,每年的夏天我們幾個小伙伴是一定要去桃花大堰嬉水泡澡的。我們一般都在中午的時候去,因為中午是大人們午休時刻,我們或在學校或在家里都是可以去桃花大堰瘋玩的。 其實我不大喜歡去桃花大堰洗澡,其一因為那水太涼了,真不敢下水盡情的嬉戲。其二因為要冒死走那渡水橋。水涼可以克服,而走渡水橋真的是玩命似的耍法。剛開始的時候,當伙伴們耀武揚威的光著屁股走在那渡水橋上,我連趴在橋面上往下看的勇氣都沒有。或許是恐高,又或者是心理因素,反正無論小伙伴們怎么誘使我走渡水橋,我就是堅決不上橋面行走。到后來,只要一去挑花大堰泡澡,伙伴們是肯定會去石壩溝大橋,從橋的上游滑水到下游,膽大的幾個會像瘋子一樣,在離地面最高的橋面上“雄赳赳,氣昂昂”的走過那段。而每次他們邊在上面走,就邊羞辱我們膽小不敢上橋面行走的幾個。這樣幾次三番之后,小伙伴阿東提議:以后不敢上橋面行走的就呆在渡橋的下游,不用從上游去滑水下來了。經過一翻爭執后,阿東仔提議通過。之后我跟小伙伴阿平就只能呆在渡橋下游,巴望著能從渡橋上滑水下來,并大膽的光著屁股在橋面行走的小伙伴們,一種莫名的失落油然而生。我咬緊牙關,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走過那段最高的橋面!等小伙伴們玩水夠了,準備回家時,我借口有事就沒跟他們回去。等小伙伴們走了,我一個人逆水走到渡橋上游,再順水滑下去,當身子滑過橋面離地最高的那段時,我用手抱住橋面的石板“剎車”,然后,慢慢的直起身子探身望向橋下的路面:哇塞,那么高!真有些頭暈目眩。我決定先克服恐高心理。先是探著身子往下望,一次,兩次……,最后終于可以大著膽子把身子伸直往下面望了。 這樣,每次我們去桃花大堰玩水時,我都會借故留下來自己訓練一翻。克服恐高后,我就開始把屁股坐在橋面上,家鄉的夏天,午時的太陽很辣,我先用手滔水澆在橋面上降溫,再把屁股往橋面上點一點往上蹭。坐在橋面往下望,習慣后,我就慢慢蹲在橋面;蹲在橋面習慣了,我就慢慢直起身子來站在橋面;站在橋面習慣了,我就小心翼翼的邁出勝利的第一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約半個月的自我訓練后,我終干可以麻著膽子走過石垻溝渡橋了。 一天中午,小伙伴們照樣約我一起去桃花大堰玩水。這次我不想呆在橋下游了,我嚷嚷著也要過橋上游滑水下來,阿東虎著臉不高興起來:你能走過渡橋面,再去上游滑水吧。我說:走就走唄,哼!我如愿以償的跟伙伴們到達渡橋上游,仰著身子,借著水的沖力,十分愜意的望著藍天白云向下游滑去。當身子經過橋面離地最高的段落,我熟練的用手抱住橋面的石板“剎車”,再自信的站到橋面上‘雄赳赳,氣昂昂’的光著屁股走過了離地最高的橋面。直看得小伙伴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五、搗馬蜂窩 在我們農村,搗馬蜂窩一般都是膽大包天的熊孩子們才敢去招惹的事情。因為馬蜂是群聚性動物,個大兇猛,且毒性較強。它們把蜂巢筑在大樹上,一般一棵樹上不會同時居住兩個蜂群,它們的領土意識非常強,只要有它們居住的大樹,其它任何動物都別想靠近。而我們的家鄉往往很多大樹都會有人上去做工:要么采摘果實,要么爬樹上砍樹枝做柴禾。 而我與馬蜂結仇是緣于摘李子果開始的,我們家鄉的李子成熟季節一般在農歷的五月中旬,那時也正是馬蜂最猖獗的季節。家鄉的李子樹很多,不同品種,不同水土結出的李子味道各不一樣。我比較偏愛在離我家約三百米遠的那顆大李樹,它生長在梯田式的山坡上,結的李子又大又甜肉又厚實,雖然樹長得有些高大,但因為有梯田式的土垅輔助,采摘李子果時就方便多了。 記得在我9歲那年,因為天早,家鄉的李子結果大打折扣,我最愛的那顆李樹也不例外,本來結的李子就比較少,可偏偏在樹枝較密結果最多的地方居然掛著比洗臉盆還大的一個馬蜂窩。這下好了,別說去樹上摘李子吃,就連打從樹底下經過都要輕手輕腳,要不然驚動了馬蜂,那就輕則蟄進醫院,重則可能小命不保。 望著一天天成熟的李子,別提我心里有多著急,可是大人們根本不理會我這種感受。大人們根本不去理會那顆李樹,別處的李子都采摘差不多了,就被馬蜂占居的那顆樹,在大人們的眼里好像視而不見。有一次我和老媽從那顆樹傍經過,我望著那熟透的李子不肯挪步,老媽見了罵道:又在發什么神經,還不快走?我說:媽,您看那樹上的李子都熟透了,不摘多可惜!老媽走過來,邊拉著我走邊罵道:你死腦筋呀,沒看到那么大個蜂窩嗎?我可警告你呀,千萬別去招惹那鬼東西。 有一天晚上,我和幾個小伙伴去河里洗澡回來,就把耿耿于懷的心事跟他們幾個說了,他們幾個不約而同的直搖頭,誰都不贊成去那顆樹摘李子。但我堅持說:晚上輕輕的上樹去摘幾個,讓我們解解饞,說不定晚上那馬蜂會眼瞎,看不到我們呢。小伙伴們一聽,覺得有點道理,于是,當晚就躡手躡腳跟在我屁股后面,準備一起去馬蜂窩居住的那顆樹搞偷襲。 趁著月光不,一會兒我們就集結到了那顆李樹下,我們貓著身子,輕言細語的商量著對策,最后決定由我去上樹,其他的呆在樹的附近,如果我爬上樹摘到李子還沒被馬蜂發現,就慢慢向李樹靠近,再上去個配合采摘,如果萬一我上去被蟄了,就大喊:快跑!并各自逃命。 其實,剛到樹底下時我也猶豫了會兒,但聽到樹上靜悄悄的,根本沒有一點蜂群的騷動。于是,我便壯著膽子橫下一條心,上!我借著月光輕輕的往樹上爬,爬一會兒就靜下來聽一聽,直到我的頭輕輕的碰到了久違的李子果,哇,我心里別提有多激動!順手就摘了幾個熟透的李子往衣兜里裝。小伙伴們見我安然無恙,便慢慢的向樹底下靠攏。不一會,我的衣兜褲兜都塞滿了李子。就在我輕輕往樹下滑動的時候,我的腳不小心滑了一下,滿兜的李子直往樹下掉。就這么一滑,樹枝抖動了一下,突然“嗡”的一聲,馬蜂們受到驚嚇,爆炸式的涌出蜂巢四處飛來竄去。我身體緊貼樹桿一動不動,心里慌得直打鼓。小伙伴們一聽到蜂群的動靜,立刻四散逃開。突然,跑在后面的小龍大叫了一聲:哎喲……我一直緊貼樹桿不敢動彈,連呼吸都不敢大聲。小龍邊喊叫邊逃跑,估計已被馬蜂蟄了。過了不知多久,馬蜂都漸漸回到了老巢,但我的身上已冒出了大汗,心里一千個后悔我這一愚蠢的決定!我嚇得大氣不敢出,再一次輕手輕腳摸下樹,已顧不得兜里的李子亂掉。當我的腳一著地,便連滾帶爬的往家里飛跑。還沒跑到家門口,就聽到老媽急促的呼喚聲。我邊往家跑邊氣喘吁吁的回應老媽。原來小伙伴們跑回家告訴了父母們,說我還在那顆樹上沒下來,怕是要被馬蜂蜇死了!老媽一把拉著我幾乎要哭了:蜇到哪里?我說沒蟄到。大人們居然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過來好幾個人把我的衣服褲子都快扒掉了似的,在我身上找來找去,最后得出結論:看來這小子命大,真沒被蜇到! 第二天,我才知道,為什么大人們那么怕馬蜂。因為昨晚被蜇到頭上的阿龍因為高燒已送到鎮醫院去住院了,聽說才只是被蜇了兩下。還有就是老媽為了告誡我,說鄰村的有位老太婆去砍柴禾時,碰到馬蜂窩被蟄死了。 其實,從這件事后,我已經徹底打消了去招惹馬蜂的念頭。可令人生氣的是這群死不要臉的馬蜂,不但占了我們的果樹,還把咱們好伙伴阿龍給蜇進了醫院。我們幾個小伙伴越想越窩火,但又想不出報復的良方。直到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有人用竹桿綁著干枯的柴草,點燃了可以燒掉蜂窩。這個主意立馬得到了小伙伴們的一致贊同。說干就干,我們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趁著父母們農忙,悄悄備齊了“報蜂仇”用的東西,再一次朝著那顆被馬蟀占居多日的李樹出發。我們貓到了樹的附近已近黃昏了。我學著電視里的樣子,把易燃的柴草綁在竹桿的另一頭,為了達到助燃的效果,我們還在柴草上澆了煤油。考慮到那竹桿有點重,由我與小胖一起舉那竹桿,阿龍點火。被澆了煤油的柴草一點即熊熊燃燒,不容得細想,火一點著就沒有退路。我與小胖一起舉著火把飛速伸向了馬蜂窩,馬蜂們還沒明白過來怎以回事就被燒得死的死傷的傷,紛紛往地上掉。哈哈,我們終于報仇雪恨了!然而,我們忽略了一個致命的細節,就是外出的馬蜂趕回來增援了。還沒等我們撤離,兇狠的馬蜂居然順著竹桿爬下來蜇到了我的臉,我的臉疼得像火燒一樣的疼入心肺!我們丟掉竹桿就拼命的跑,可不知怎么的,在逃跑時我的腳底也被馬蜂蜇到…… 不到幾分鐘,我和小胖的臉都腫起來了,我的腳底也疼得路都走不了。聞訊趕來的大人們趕緊背著我們往醫院跑……人生中第一次領教了馬蜂的毒刺,整整發燒了一天一夜,臉和腳不知過了多久才消腫了!告(戒)小朋友們,可千萬別去招惹馬蜂! >>>更多美文:情感美文
RR11VREV55
台北SRC客製化設計
員林防護鞋OEM 》石墨烯安全鞋墊代工:新一代的防護技術新竹安全鞋墊開發設計 》專業防護鞋代工:保護您的員工,確保生產力
留言列表